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中枢街道紧盯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成效巩固等方面,五措并举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提质增效。
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工作首要位置,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成立以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任双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健全考核、调度、督导、问责工作机制,建立党政领导联系包保制度,进一步明确社区主体责任、行业部门指导监管责任、挂包干部帮扶责任。每月召开1次党工委会议或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每半月召开一次分析研判调度会推进工作。
不折不扣落实政策。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标国家、省市县出台的系列政策文件,结合实际跟进出台《中枢街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和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脱贫人口增收等9个子方案。大力整合各类资金,今年争取乡村振兴示范项目3个,涉及财政衔接资金共计390万元。推进各类政策落地落实,2023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22700元,增9.6%;义务教育适龄儿童上学率、脱贫人口基本医疗参保率、住房安全保障率均为100%;居民饮水全部纳入城市管网供水,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将脱贫户中207户455人纳入农村低保,应纳尽纳、应帮尽帮。
盯村盯户守住底线。锁定“零返贫”目标,盯村盯户补短提质。先后7次开展防返贫监测大排查,对存在一定返贫致贫风险户,第一时间识别、建档、纳入,做到应纳尽纳。今年新识别监测户4户15人,自然增加11人,自然减少23人。对低收入村实行“一村一方案”,帮扶成效一年一评估;对监测户实行“一户一对策”,重点监测户一月一排查、低收入户一季度一排查、收入不稳定户半年一排查,对一般农户实行一年一摸排,目前有劳动力监测对象两年以上未消除风险的有3户,且风险可控。及时开展2024年第一、二季度信息采集收入核查工作,对未消除风险监测户和人均纯收入11000万元以下的户数精准施策,通过增加脱贫人口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实现精准帮扶。
做深做实稳定增收。多渠道推进群众稳定增收,立足现有耕地,完成粮食种植面积29053亩,落实推广粮菜轮作间作1550亩,实现粮食产量18073吨。以34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建成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园8000亩,建成高原特色露地蔬菜示范园3500亩,复种蔬菜13万亩,种植葡萄7800亩。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坚持“三个一批”壮大集体经济,建立起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群众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2023年17个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上社区7个,1000万元以上1个。召开专场招聘会、推送用工信息,“点对点、一站式”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通过县内企业和项目工地吸纳、开发公益性岗位、设立就业帮扶车间等措施促进就地就近就业,今年街道转移就业保持1541人,其中有210户有能力的脱贫人口全部实现就业。
绘制绘就和美乡村。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乡村建设,3个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有序推进,华侨社区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工程涉及1个公共活动场所场地硬化、16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化粪池建设、830米排污管网建设,目前已完成工程进度90%;四河社区南盘江片区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示范建设项目工程已完成工程进度60%;华侨社区新农贸市场片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四河社区“千万工程”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正在编制完善村庄规划和项目规划设计实施方案。48个自然村人居环境治理创星达标持续提升,下达的3座公厕建设和251座户厕改建任务已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