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职能
(一)部门职能
一是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县有关农村经济、种植业、养殖业和生态农业的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负责起草有关地方性蚕桑生产发展规划、宏观调控政策、布局调整、资源配置、行业规章制度以相关决定草案,经县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二是做好全县蚕桑基地建设,引导蚕桑产业结构调整;巩固、发展蚕桑生产,做强做大蚕桑产业,促进蚕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是做好全县蚕、茧、丝绸生产经营的政策宣传、信息收集以及优化投资环境、招商引资等服务工作;拓展蚕桑丝绸产业链空间,发展产、供、销龙头企业,促进蚕丝绸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四是负责全县栽桑、养蚕、制种的技术引进、推广、应用和服务的监督管理;负责蚕桑新品种、蚕用物资、蚕药、种籽、苗木的质量监测、鉴定、检查和监督管理工作。五是组织协调行业内的各项工作,指导系统内各单位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指导协调蚕桑产业服务体系建设,为蚕农做好服务工作。六是完成县委、县政府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1.陆良荣膺“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称号。陆良县是云南省最大的蚕桑产业基地县,蚕桑产业经过多年发展产业链日趋完善,桑园面积、鲜蚕产量、蚕茧质量、综合产值等多项指标均名列全省首位,2016年5月,中国丝绸协会授予陆良“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称号,陆良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原料茧生产和高品位生丝加工基地。“千佛”牌生丝远销欧美、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产品商检质量居广东、广西、湖南、云南四省之首。
2.“1+4”经济指标超额完成。2016年,全县共完成蚕桑农业总产值6.16亿元,完成计划指标5.42亿元的113.7%。其中桑条、桑园套种等实现产值5000余万元;产蚕沙1.62万吨,实现产值1600余万元;县蚕种场发放蚕种207503张,实现蚕种产值996万元;全县饲养蚕种32万张,生产蚕茧1.22万吨,实现鲜茧社会产值5.4亿元。
3.《陆良县“十三五”蚕桑发展规划》编制完成。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陆良县蚕桑产业将围绕“一个中心、两个示范带、三个园区”,即“一心、两带、三园”的总体布局,将陆良打造成中国西南茧丝绸产业中心、中国新丝绸之路南方战略基地、国际优质茧丝绸基地,把陆良蚕桑产业打造成云南最具地方特色、最具竞争力、联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富民强县产业。到2020年,建成优质标准化桑园20万亩,鲜蚕茧产量达3万吨;生丝产量0.4万吨,坯绸5000万米,针织、印染、服装等深加工有较大发展;蚕桑农业及资源利用综合产值30亿元,茧丝绸加工产值50亿元,行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
4.陆良益民蚕种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蚕种外销渠道打开,全年出口乌兹别克斯坦蚕种3万张。
5.蚕品种试验示范取得新突破。引进400张三眠蚕对比饲养,试养结果表明,三眠蚕蚕茧品质好,工业缫丝等级高,均可缫制6A以上生丝。
6.蚕桑新型经营主体建设成效显著。扶持发展年共育小蚕500张以上的小蚕共育户5户,扶持发展年养蚕120张至150张、年产优质鲜茧5吨至7吨、标准化蚕房面积达500平方米以上、年蚕桑综合收入20万元以上的养蚕大户5户,年蚕桑综合收入最高的达38万元以上,蚕桑规模经营成效凸显。
7.合作社试点运作初见成效。以马街镇庄上合作社为试点,实施鲜茧收购“二次分配”政策,做活蚕茧经营管理机制,为全县建立新型蚕茧经营管理机制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8.蚕桑惠农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县级财政安排专项预算资金100余万元,整合项目资金70余万元,组织开展冬季桑园石硫合剂消毒一次、桑园病虫害统防统治一次、养蚕环境统防统消二次、发放村级蚕桑技术人员补助等,蚕桑工作开展力度不断加大。
9.桑蚕病检验检测工作实现新突破。为健全蚕种质量追溯体系,推进蚕种生产的优质化,2015年,陆良县使用2014年省级蚕桑产业发展项目专项资金50万元,建成云南省陆良县桑蚕病检验检测中心。中心使用面积280平方米,于2015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内部设施DS-Ⅲ型群体磨蛾机、光学显微镜、立式培养箱、TD5G低速离心机、人工气候箱、PCR仪、电泳仪、超净工作台、灭菌设备、双蒸馏水器等配备齐全。2016年3月,陆良县蚕桑管理局成功中标2016年云南省母蛾质量抽检标的,并与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签订了为期7个月的《2016年云南省母蛾质量抽检委托合同》。自合同签订以来,我局严格遵守合同,按照《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NYT327-1997)标准要求,母蛾抽检及成品卵检验工作实现新突破。
10.陆良县2016年桑园病虫害防治项目成效显著
项目采用抗病毒诱导剂AHO、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悬挂蓝板、施用新型杀虫剂橄榄鲨、微生物菌肥、苯并噻二唑、放置食诱剂等桑园病虫害集成防治技术,在陆良县马街镇朱家堡、刘家村建设完成示范面积2000亩,其中核心示范区100亩。同时,完成基层桑园病虫害防治人员培训1035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500份,组织专业防治人员现场观摩交流80余人次,充分发挥了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主要桑园病虫害综合防效达80%以上,桑叶产量和质量大幅提高,物化防治成本和人工成本大幅降低,项目区912户农户新增种植业总产值363万元,大大增加了项目区农户的经济收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1.蚕茧收购单价一路飙升。春茧收购单价43.23元,同比上浮6%,夏茧收购单价43.4元,同比上浮24%,正秋季收购单价44.8元,同比上浮40%,晚秋季收购单价48.13元,同比上浮42%。
二、部门基本情况
我单位现设5个科室,分别为:办公室、茧丝管理科、生产技术科、产业发展规划科、财务科。2016年无增减变动。
截至2016年底,我单位共有职工17人,其中:行政编制在职2人,事业编制在职10人,退休5人。
三、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一)收入支出结构分析
1.收入分析
2016年财政拨款总收入435.59万元,其中:本年收入383.56万元,上年项目结转52.03万。明细表如下:
收 入 科 目 |
金 额 |
各项收入占总收入比例 |
其他人事事务支出 |
10 |
2.30% |
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 |
4.96 |
1.14% |
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 |
9.70 |
2.23% |
事业单位离退休 |
12.21 |
2.80% |
医疗保障 |
3.44 |
0.79% |
农林水支出 |
337.42 |
77.46% |
住房公积金 |
5.83 |
1.34% |
上年项目结转 |
52.03 |
11.94% |
合 计 |
435.59 |
100% |
2.支出分析
2016年财政拨款总支出387.59万元,明细表如下:
本年支出项目 |
金 额 |
各项支出占总支出比例 |
其他人事事务支出 |
10 |
2.58% |
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 |
4.96 |
1.28% |
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 |
9.70 |
2.50% |
事业单位离退休 |
12.21 |
3.15% |
医疗保障 |
3.44 |
0.89% |
农林水支出 |
341.45 |
88.10% |
住房公积金 |
5.83 |
1.50% |
合 计 |
387.59 |
100% |
(三)收入支出与上年度对比分析
1.收入与2015年对比分析表
名 称 |
2015年收入 |
2016年收入 |
增减金额 |
增减原因 |
其他人事事务支出 |
0 |
10 |
10 |
项目增加 |
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 |
0 |
4.96 |
4.96 |
项目增加 |
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 |
4.06 |
9.7 |
5.64 |
标准调整增加 |
事业单位离退休 |
7.14 |
12.21 |
5.07 |
在职转退休,标准调整增加 |
医疗保障 |
1.59 |
3.44 |
1.85 |
标准调整增加 |
农林水支出 |
752.48 |
389.45 |
-363.39 |
项目完成 |
住房公积金 |
3.35 |
5.83 |
2.48 |
人员增加 |
农业综合改革 |
200 |
0 |
-200 |
项目完成 |
合 计 |
968.62 |
435.59 |
-533.03 |
|
2.支出与2015年对比分析表
本年支出 |
2015年支出 |
2016年支出 |
增减金额 |
增减原因 |
其他人事事务支出 |
0 |
10 |
10 |
项目增加 |
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 |
0 |
4.96 |
4.96 |
项目增加 |
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 |
4.06 |
9.70 |
5.64 |
标准调整增加 |
事业单位离退休 |
7.14 |
12.21 |
5.07 |
在职转退休,标准调整增加 |
医疗保障 |
1.59 |
3.44 |
1.85 |
标准调整增加 |
农林水支出 |
700.45 |
341.45 |
-359 |
项目完成 |
住房公积金 |
3.35 |
5.83 |
2.48 |
人员增加 |
农业综合改革 |
200 |
0 |
-200 |
项目完成 |
合 计 |
916.59 |
387.59 |
-529 |
|
(四)年末结转
2016年年末结转为项目结转48万元,用于冬季桑园石硫合剂消毒,由于桑园消毒在次年1—2月间实行,因此该款项尚未支付。
四、政府采购支出
2016年本部门政府采购支出总额127.49万元,其中:政府采购货物支出127.49万元。
五、2016年部门决算表格(详见附件)
附件:1、收入支出决算表
2、收入决算表
3、支出决算表
4、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5、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7、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8、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入支出决算表
9、“三公”经费、行政参公单位机关运行经费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