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30 09:00 来源:县财政局金融涉外科 作者:王树琼 浏览次数:6716
近年来,陆良县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利用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带动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复员转业退役军人、高校毕业务生、返乡创业农民工、网络商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创业。2020年,陆良县小额贷款工作目标任务数713人,其中:贷免扶补226人,小额担保487人。至12月底,完成721人,完成任务数的101.1%,发放金额10815万元,财政贴息2078.72万元,共带动吸纳2160人就业。县人社局、财政局、金融机构强抓创业担保贷款管理,充分发挥贷款稳就业、促就业带动作用。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联动机制。多年来,陆良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工作,把此项工作作为推动全民创业、实现充分就业重要举措来抓。各承办单位也对此项工作实行目标考核管理,把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建立了考核奖惩激励机制,确保了任务的落实。各部门在具体工作中紧密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共同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人社部门起好牵头作用,完善各项工作机制,主动与各部门联系协调,强化政策宣传引导,指导好各部门开展工作;财政部门积极做好贴息工作,加强贴息资金管理和使用;金融部门积极落实贷款政策,做好贷前调查,及时为群众发放贷款,加强对贷款户的跟踪管理。各承办单位上下联动,群策群力,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有效地落实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把握政策尺度,创新“六个不贷”。创业小额贷款政策优惠、进入门槛低,要确保贷款工作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就必须严格执行统一的贷款政策。为此,陆良县在全市创先提出“六个不贷”的工作思路,即贷款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以户为单位)出现以下情况的不得申请贷款:一是重复申请的不贷。即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或“贷免扶补”小额贷款累计不得超过3次(可以贷3次),不得同时在几个承办单位申报小额担保贷款或“贷免扶补”小额贷款;二是重复担保的不贷,同一担保人同期最多允许担保2名贷款人员;三是除助学贷款、扶贫贷款、首套住房贷款以外,有商业银行其他贷款记录(包括正在享受小额担保贷款或“贷免扶补”小额贷款)的不贷;四是贷款申请人、配偶、担保人信用不好的不贷;五是创业项目规模太小的不贷(种植业类规模10亩以上,养殖家畜类存栏30头以上,家禽类500只以上的申请户方可给予贷款);六是申请贷款资金不用于项目发展的不贷(申请人必须提供进货或销售的相关依据,证明贷款用于创业或流动资金,未用于项目发展的不贷)。
三、抓好“四个环节”,严格落实政策。为确保创业担保贷款优惠政策公平公正落到实处,避免贷款过程中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出现,工作中重点突出“四个环节”,把好“四个关口”。一是把好宣传报名关。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电视、广播、宣传册等有效手段进行宣传,大力宣传小额贷款的范围,贷款的对象、条件、用途,贷款申请发放程序,贷款的额度、期限及贴息情况等政策,特别是对有一技之长的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重点宣传,让广大劳动者、创业者充分认识此项优惠政策,让符合条件的人员都有机会享受到政策惠顾,确保政策在落实过程中不变形、不走样。二是把好征信查询关。报名工作结束后,所有申请人员及担保人员都要由承贷银行进行征信查询,对查询出现信用不良、重复贷款、正在贷款的申请人员一律不予享受此项政策。三是把好贷前调查关。征信查询结束后,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员进行实地调查。对申请人的经营场所、有关证件留下影像资料,对规模太小或套取骗取贷款的人员一律不予享受此项政策。四是把好贷款发放关。为确保资金的安全,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必须贷款人夫妻双方及担保人同时到场,同时签字认可,方可发放。
四、强化服务水平,提升创业质量。创业担保贷款与其他商业贷款不一样的地方除贴息资金外,还体现在对贷款人的创业帮扶上,提高创业的成功率。为此,陆良县一是做好跟踪服务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1+3”的跟踪服务机制做好服务。二是开展创业培训。全年共培训465人,其中网创培训29人。三是培树优秀创业典型。培树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创业典型,电视台做了采访,加大宣传力度,起好影响示范带动作用。四是简化审批程序,提供快捷服务。按照“自愿申请、规范审批、正确使用、银行核贷、到期归还”的工作程序,在确保降低贷款风险的前提下,着力改变原有的贷款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做到能简尽简,及时办结,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贷款对象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